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基辛格谈俄乌冲突:因中国加入,和平谈判年底前可能进入关键期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5-08 11:05:06
The Beginning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7日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谈及俄乌冲突、中美关系、人工智能等话题。在谈到俄乌冲突时,他提到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称因为中国的加入,双方的和平谈判可能在今年年底前进入关键阶段。

报道称,基辛格在当天播出的CBS “周日早间”节目中发表了上述言论。基辛格称,乌克兰危机可能即将迎来转折点。“既然中国已经加入了谈判,我认为,到今年年底,谈判将进入关键阶段,”他说,“我们将讨论谈判进程,甚至是真正的谈判。”


基辛格 资料图

此外,据CBS报道,采访中还谈到上世纪70年代基辛格秘密访华、从而为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历史性访华铺平道路一事。主持人对此询问称,“当你现在回头看时,世界因为那次开放变得更好了吗?还是说变得更危险了?”

“不,中国终究会重返国际体系,”基辛格回答称,“你不能将它排除在国际体系之外。”

CBS接着渲染提到“大陆可能武统台湾”一事,对此,基辛格回应称,这是个问题,并表示“这可能演变成两个高科技国家之间的全面战争。这是需要紧急关注的问题。”

基辛格采访中关于俄乌冲突的表态也受到“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俄卫星通讯社等俄媒关注。RT在7日报道中称,这是基辛格对俄乌冲突的和平前景进行了预测。

对于乌克兰危机,中方此前已多次表达劝和促谈的立场。在中国外交部3月14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中国能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什么作用?”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在看待和处理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中方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坚持致力于推动通过外交谈判等方式和平解决冲突,在乌克兰问题上也一样。他还表示,前不久,中方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停止单边制裁等12条主张,核心就是劝和促谈。中方愿以此为基础,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致力于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延伸阅读:

专家:美国或许希望将中国排除在俄乌和平谈判之外



俄乌战场 资料图

4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俄乌冲突已经爆发400余日,战况胶着,考虑到这是中国与乌克兰领导人在危机后的首次电话直接沟通,此次通话受到了多方关注。泽连斯基在通话后表示,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将有机会为乌克兰打开和平谈判的窗口,并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和中国外交的积极进取,此前沙特和伊朗已于3月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复交,许多西方学者和媒体因此提出,中国的影响力正逐步扩散至外交及全球秩序领域。

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陆伯彬(Robert Ross)在4月27日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中国、美国与全球秩序”中指出,“自去年中共二十大及今年两会以来,中国在沙特、伊朗及乌克兰等地区逐渐展现出更加活跃的外交姿态。

乌克兰问题与“全球秩序”

“在沙特远离美国之际,中国在中东地区发挥了领导作用。”陆伯彬认为,虽然目前仍不清楚中国能在俄乌和平谈判进程中发挥多大的作用,但美方或许更希望将中国排除在和平谈判之外,因为中国过多展现全球领导力,将不可避免地冲击现有美国自身主导下的全球秩序。

陆伯彬所指的全球秩序是美国政客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也就是“自由国际秩序”,但他们不会就这些秩序所基于的规则到底是什么再做展开。在陆伯彬看来,这些只是外交说辞,因为现有的全球秩序是为了美国及其盟友和贸易伙伴定制的——美国在二战后建立了这样的秩序,以便于在贸易和货币交易方面约束其他国家。

在陆伯彬看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今正在影响的,正是这种本质上利于美国及其盟友的世界秩序。值得注意的是,从中国推动用人民币交易,到在国际外交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和影响力,都是对世界秩序的刷新和重塑。

随着中国在国际舆论舞台上发挥更显著的领导作用,“美国并不开心。”陆伯彬认为。《南华早报》刊文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中乌领导人通话“是一件好事”,但这次通话是否会“导致某种有意义的和平运动、计划或提议”,华盛顿仍持怀疑态度。



中乌国旗 资料图

然而,在乌克兰问题上,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扮演的角色并非只有一种声音。欧洲领导人更愿意中国扮演调解人的角色,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中乌两国领导人通话之后发布推文称:“好消息。”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问北京期间与中国制定了“一项计划”,即在今年夏天,将俄罗斯和乌克兰带到谈判桌前。爱丽舍宫官员在回应中乌领导人通话时表示,“我们鼓励任何有助于根据乌克兰根本利益和国际法解决冲突的对话,这是(马克龙)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传达的信息,期间,习近平主席也告诉马克龙他打算与泽连斯基总统进行通话。”

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世界秩序的更替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持续的推动力,而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也牵动着世界格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最新刊发的《探索中美战略博弈的边界》一文中写道,2022年以来的中美关系,摩擦不断、持续紧张,双边关系总体上消极互动态势突出,对抗性和不确定性上升,战略博弈的边界尚不清晰。

对此,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费兰美国中心主任彼得·特鲁波维兹(Peter Trubowitz)在参加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高端学术圆桌时坦言,中美关系当前面临着严峻挑战,两国外交关系令人担忧,“中美脱钩论”甚嚣尘上。他认为两国针锋相对的行为使得双方面临的“安全困境”日益突出,彼此会以恶意揣测对方,双方改善关系的政治空间都在缩小。

但吴心伯也表示,在中美各自战略和双边关系的基本格局难以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两国都有意加强对双边关系的管理,增加接触与对话,提升可预测性,避免严重冲突,并寻求在一定程度上开展务实合作,其中探索中美战略博弈的边界将是新的一年中美双方重要的共同任务。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资料图

对于“中美脱钩论”,美国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于4月20日就中美经济关系管理及“中美脱钩论”做出评价,耶伦警告称,任何与中国“脱钩”的努力都将是“灾难性的”,并呼吁在中美之间建立“具假设性且公平”的经济关系。《金融时报》指出,耶伦的发言反映了华盛顿正在寻求修复中美两个经济大国之间严重破裂的关系。

针对“中美脱钩论”,耶伦表示,“当我们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时,美国会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我们并不寻求将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脱钩’。中美经济的完全分离对两国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也将破坏世界其他地区的稳定。”她认为,对于美国来说,“按规则行事的成长中的中国”可能更加有利,毕竟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比全球大多数国家的贸易都要多。

中美关系的未来牵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为此,《金融时报》提出,中美关系很可能决定了21世纪人类的命运,未来能否是和平、繁荣的,地球的环境是否能受到保护,都取决于选择。经济关系如此,国际关系更是如此。

彼得·特鲁波维兹认为,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尚不确定,但他强调,忘记历史教训将成为最大的危险,中美关系的恶化并非宿命使然,两国关系的走向最终取决于双方的选择。

THE END

TAG:二战  乌克兰  尼克松  俄乌冲突  和平谈判  历史学家  中国外交部  美国国防部  亨利·基辛格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