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综合百科

鸡腿菇种植培养料配方 鸡腿菇种植培养料配方大全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5-22 00:15:17
The Beginning

鸡腿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能的健康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我们这里日光温室鸡腿菇栽培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现介绍鸡腿菇种植培养料配方,以及鸡腿菇种植难点与要点

一、鸡腿菇种植培养料配方

鸡腿菇种植培养料配方

根据辽西原料来源和熟料栽培,培养料应选择玉米芯、玉米秸为主要原料的配方。用于栽培鸡腿菇的原料进行晾晒后,挑选、剔除其中严重霉变的部分。具体配方为:

1、玉米芯87%、麸皮8%、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石灰2%、石膏粉1%;

2、麦秸80%、麸皮160、氮磷钾复合肥2%、石灰2%、石膏粉;

3、玉米秸80%、麸皮15%、氮磷钾复合肥2%、石膏2%、生石灰10%。

二、鸡腿菇种植难点与要点

鸡腿菇栽培技术

1、培养料的发酵

将按配方比例和加工要求,培养料ph值13—15的石灰水拌匀,拌水的程度以手用力抓握培养料,手指间挤出水滴为宜,堆积发酵时略加拍打,料堆高度、宽度各1米。

堆料时,每间隔50厘米直立1个高度1米,直径10厘米左右的玉米秸把,作用是保持料堆的透气性。在料堆内插入若干温度计,间隔距离为1.5~2米,然后从料堆两边盖上塑料薄膜保温,当堆内温度达到60℃右后,保持10~15个小时进行充分均匀翻堆。

翻匀后,重新按初次堆积方法放置草把,插入温度计,从两边盖好塑料薄膜,当温度达到60℃左右时,再保持10-15小时。如发现发酵程度不一致,可再重新按前述方法翻堆。

2、装袋接种

鸡腿菇装袋应选食用菌生产专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备用的菌种应用手掰或刀切成山枣核大小的菌种块。

要边装料边下种,先用橡皮筋扎好袋的一端做底,撒上1层菌种再装袋,装至1/3再放1层菌种,再继续装料至2/3,再撒1层菌种,即将装满,撒最后1层菌种,然后再用橡皮筋扎好袋口。

装袋要边装边压实,菌种用量占培养料的20%左右,最高达25%。

3、菌丝体培养管理

根据发菌环境条件要求,安排场地,如日光温室、闲置房屋、冷棚等,只要满足菌丝生产需要即可,温度控制在24~28℃,空气湿度控制在60%为宜。

发菌期间室内必须保持黑暗或弱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在室内温度较低时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温度较高时通风3~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码垛发菌,以井字型码垛堆积为宜,温度在适宜温度的低限时,码至7~8层高,室温和袋内温度达到适宜温度高限时,可码至5层高以下。

及时翻垛:菌袋码垛后,前期10天左右翻垛1次,后期5~7天翻垛1次(翻垛方法:上变下、下变上,边变内、内变边)。整个菌丝体培养期需30~40天左右。菌丝在菌袋培养料长满、长齐后即可入床催菇。

4、菌袋入床

准备栽培床:在棚内、室内地面以南北向做菌袋床,用于摆放菌袋,床深25—30厘米,床宽1米,床间留30~40厘米作业道。

做好菌床后,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搬入栽培床,边脱袋边直立摆放入床。脱袋后的菌棒间距为3~4厘米,菌棒间隙填入准备好的覆盖用土,填土后浇透水,使菌柱间填足土壤。

覆土:一般无虫卵、无杂草、疏松透气并在近年没有栽培食用菌的土壤都可以,但以透气性好、蓄水力强、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5、出菇管理

当有零星幼菇长出后,温度控制在17~24℃,此时应通过增减草帘或遮荫物结合通风来调节温度,严防高温引发死菇。

出菇期空气湿度调控到85—90%为宜,如未达到理想空气湿度应采取在培养室空间清水喷雾的方法调控湿度。此阶段应根据温、湿度等因素调控空气,以适应鸡腿菇好氧性特点。

阴、冷、凉天气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晴天室温高应增加通风次数,延长通风时间。

6、采收管理

正常条件下,一般幼菇出土7天左右,子实体高度达6—7厘米即可随时采收,每天至少采收1次或2次。丛生的幼菇如果个体间差异过大应分次采收。

采收幼菇后会出现覆土残缺现象,应及时补平。每采收1次都要进行菇床清理、补水、补土,适时加盖塑料薄膜促进菌丝恢复生长。一般每潮菇间隔10~15天。

在出菇床面无菇期,适量喷洒石灰水调控ph值,同时适量喷0.5-1%浓度磷酸二氢钾等营养液补充床面土壤养分。

THE END

TAG:鸡腿菇  难点  配方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