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孩子争强好胜、不合群,问题出在哪儿?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2-19 00:02:47
The Beginning

1

前一阵子,表姐因事外出,

把小外甥托付给我照看半天。

小外甥今年4岁半了,正是好动的年纪,

我就带着他下楼到小区里玩。

很快,小外甥就加入了几个小朋友的游戏当中,

大家你追我赶,十分热闹。

我在一旁看着他们跑来跑去,也觉得很开心。

可就在这时,小外甥忽然站住了,

然后就势坐在了地上,看起来十分崩溃地大哭起来。

我猝不及防,感觉有点发懵,

和他一起玩的几个小朋友也纷纷停了下来,

站在原地看着他。

我赶忙走了过去,蹲下身问小外甥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外甥抽抽噎噎地说:“我总是跑在最后面,

我没他们跑得快,呜呜呜~,我要跑到前面去……”

越说越伤心,小外甥哭的声音更大了。

我忙安慰他,但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过了好一会,小外甥才肯站起来,

重新加入小朋友们的队伍里去玩了。

2

我们总说这个社会充满了残酷的竞争,

但当竞争发生在只有4岁多的孩子身上,

以如此强烈的方式表现出来,

还是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

过了几天,我找了个机会,

和表姐聊了聊这天发生的事情。

表姐听了之后有些不以为意,说:

“以后的社会竞争多激烈啊,

从小让孩子有点竞争意识,长大了才能有上进心。”

我不认同表姐的观点,对她说:

“孩子在这个年纪就陷入竞争中,

对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况且孩子这么小,

还没有办法处理竞争失败产生的不好情绪。”

表姐说:“那有什么办法,我们又没有万贯家财,

孩子长大了只能靠自己了,迟早都是要竞争的。”

其实,表姐有这种想法我也不难理解,

因为表姐速来对孩子寄望极高。

小外甥出生以来,

表姐早早地就给孩子报了各种早教班、兴趣班,

每日奔波不停。

并且每天向老师追问孩子在学校的各种细节,

在家里也总是给孩子下达很多的学习任务。

只要小外甥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其他同龄孩子,

表姐总是十分焦虑,

想方设法地鼓励小外甥一定要赶上去。

在表姐紧锣密鼓地安排之下,

小外甥慢慢也变得争强好胜起来。

3

但这种争强好胜,真的能够如表姐所言,

在孩子长大之后转化成“上进心”吗?

恐怕未必。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

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敌意。”

很多不必要的竞争,带来的是不必要的挫折,

而挫折是引起孩子坏情绪的最直接因素。

过多坏情绪伤害的,是孩子内在的生命活力,

同时也让孩子的大脑无法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

当孩子沉陷在竞争之中,

往往会阻碍孩子发挥自身真正的潜能。

而敌意,是孩子发展人际关系的过程中,

最大的障碍。

有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幸福指数的最重要因素,

正是人际关系。

而如果让孩子把人与人的关系都演化成竞争关系,

把温暖演化成敌意,会让孩子陷入一种孤独的境地。

而且,当孩子长期处于父母的压力之下,

他往往会将自身的价值,

自己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与能否得到父母的爱划上等号。

这种爱的匮乏感,

更是埋藏在孩子内心深处难以填补的伤痕。

4

其实,像表姐一样焦虑的父母,

内心都藏着一种深深的担忧。

担心孩子未来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缺乏能够立足于社会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心态下,

家长们经常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

过分重视结果,而忽视孩子努力的过程。

这种问题会直接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在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看见成长的自己》一书中,

强调人们普遍存在两种思维模式,

一种是僵固型思维模式,

而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拥有僵固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强调天赋的作用。

倾向于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天赋能力,

在遭到挫折时,更容易认为事情难有转机,

从而自暴自弃。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强调努力的意义。

倾向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把失败看成一次机会,然后积蓄力量重新成长,

也就更具备了坚强的韧性,更可能获得成功。

因此,当家长过于强调结果,

而忽视孩子的努力过程时,

更容易使孩子形成僵固型思维模式,

而非成长型思维模式。

要让孩子能够坦然地面对竞争,不在竞争中迷失方向,需要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表扬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是结果

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最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

前者更强调努力的过程,

而后者更加强调天赋与能力。

多多鼓励孩子的努力,不必过于在意最终的结果,

更能帮助孩子激发努力欲望。

避免对孩子进行评价

“贴标签”的方式尤不可取。

有时候,父母并没有要求孩子进行竞争,

但孩子在父母处经常得到各种评判他们的信息,

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品质

被时时刻刻衡量着,从而产生过度的竞争意识。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僵固型思维模式者普遍认为,

他们必须达到父母的期待,

否则父母就不会爱自己和尊重自己。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

父母的爱,不是建立在他是否优秀的基础上的,

他可以放心的去关注自己的内在力量,

而不是把力量消耗在取悦父母身上。

更好的竞争永远是和自己的竞争,

让我们真诚地鼓励孩子的进步,把横向的竞争,

变成纵向的求索吧,如此更能助力孩子扶摇向上,

信步从容的走向繁花盛开的美景。

THE END

TAG:孩子  表姐  竞争  小外甥  自己的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