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好好吃饭的孩子,能差到哪里去呢?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1-18 00:00:20
The Beginning

在外上学的表妹发视频过来说想家了,问她想家里的什么,她想了一会,给出的答案是:

“想我妈做的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红烧肉、还有自己家包的驴肉馅儿饺子,……我还想吃高中对面那家的麻辣烫,这边麻辣烫都没家里的好吃,还想吃烤肉,大片儿大片儿的……”

别人思念故乡都怅然若失,表妹却几乎是说了段“报菜名儿”。这让我想起汪曾祺先生写过的《端午的鸭蛋》:

“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自从表妹出去上学,她父母就一直放心不下。可是看她对吃一往情深,恋恋不舍的样子,却让人松了一口气。

工作多年,慢慢发现知道好好吃饭的人,一般过得都不差。因为吃饭这件事看起来简单,但是要把饭吃好,背后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能把饭吃好的孩子,一定不会让人担忧太多。

好好吃饭意味着,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常见到父母从孩子早上起床开始就不断催促孩子,“快点吃,快点吃”,“多吃点这个有营养,一直挑食怪不得不长个子”,“吃的哪儿哪儿都是,有没有点记性”……这些话,不能算错,但是这样一顿饭吃下来,必然是大人心累,孩子委屈。

其实孩子在餐桌上的心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这一整天的心情。懂得好好吃饭的孩子,多半背后站着懂得维护孩子良好饮食心情的父母。

节目主持人王芳曾经写过,她平时工作非常忙,晚上回家经常是凌晨以后了。陪女儿的时间不多。但是无论几点回到家,一定在早上5点多钟就起来,给孩子准备好空调或者暖气,让温度舒适。然后陪女儿一起吃早饭。

一边吃饭,她会一边给女儿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莱特兄弟为什么发明飞机,,澳大利亚是被谁发现的这些。也会给孩子说说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新闻。孩子可以跟她各种聊天,也可以各种提问。如果要出门的却没聊够,女儿晚上会给她打电话,母女接着聊。

她会很注意女儿早上的心情,如果女儿因为找不到红领巾这些琐事烦躁,她就提醒女儿:“宝贝,早上不能撅嘴,要不然一整天运气都不好啊”。

这种吃饭方式,似乎与我们传统上说的“食不言,寝不语”相互悖逆。但不可否认,在父母工作都很忙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餐桌上的时间,跟孩子来一场平等的,愉快的聊天,对孩子大有好处。餐桌上快乐的孩子,开心的事被分享,烦恼的事被开解,会让他更乐观。

而餐桌上不断被催促、被压抑、被批评的孩子,则更多的是想着如何快速吃完,逃离这个“地狱”。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到他整个童年的幸福感。

董卿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就经常是泪流满面的。她曾哭着说自己小时候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吃饭,一到饭桌,父亲就开始指责她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她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哭。总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

还有一个更加极端的例子,去年一个高三的孩子自杀,QQ空间里的有篇回忆童年的文章,提到曾有一次想喝爸爸带回来的花生牛奶,“他当时心情不好,一巴掌把我鼻血都打出来了”,“吃饭打嗝一巴掌打起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一巴掌打过来,他自己小时候生活不好非要对我要求严格。”

餐桌所承载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承载着一个家庭对生活的态度。餐桌冷冰冰的家庭,孩子往往内心孤独。餐桌充满指责争吵的家庭,孩子往往容易安全感缺失。餐桌上随意应付的家庭,孩子往往意志力不强,容易拖延懒惰。

而父母愿意对孩子宽容,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吃饭的家庭,孩子才往往更喜欢吃饭,更享受吃饭。

在餐桌上,孩子被用心烹制的食物所满足,被父母耐心的倾听所满足,被家人的关爱所满足,他自然的就会把食物与幸福联系起来,并对吃饭这件事保持热情。当孩子无论面对怎样艰难的局面,都能想着好好的吃顿饭再说,他就已经汲取到了战胜困难的力量。

好好吃饭意味着,

保持一份良好的修养

一个朋友工作后不久,被公司一位大姐格外关照,颇有提点。她一直心怀感激,却不明白为什么有这样好的运气。

后来一次跟大姐聊微信的时候,大姐说就是喜欢“你这个小姑娘实在”。

大姐说在一次员工活动中,菜点的少了。大家又都累了一天,不少人都在转桌之前,赶紧往自己盘子里夹点东西,还有个女生直接跟大家说她喜欢吃某某道菜,直接把那盘菜往自己小盘里拨走一半。“就你,抱着一份白饭一声不响的吃。还张罗给大家添水,催菜”。

朋友自己几乎都不记得这件事,却没想到意外赢得了一份如此珍贵的友情。

事实上,好多时候,都能从一顿饭中观察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台湾作家林清玄就写过“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一个好好吃饭的孩子,一定不会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便独自霸占大半,让周围跟着一起吃饭的人不好意思动筷子。相反的,他会照顾到周围人的情绪,让大家都能享受美食。

一个好好吃饭的孩子,一定不会只根据外观和口感来挑选食物。不会暴饮暴食,只吃肉类和奶类,对蔬菜一口不动,甚至让父母把自己剩下的吃掉。他们会更注重食物的来源,食物的营养,以及食材的搭配。吃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口腹之欲,更是生活品质的一部分。

一个好好吃饭的孩子,一定不会随便浪费食物。不会把如鸡、鱼、虾等残渣比较多的食物,吃得乱七八糟,让服务人员打扫起来异常辛苦。他们会吃得好,吃得饱,也会吃得适量,吃得得体。,他们会明白所有的食物都来源于"生命",应该感谢这些"生命",也要"感谢"食物和给自己做食物的人。

好好吃饭,除了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方式,更是一个人性情和修养的体现。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一个词,叫做“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日本政府也大力提倡,并希望“通过食育,培养国民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这一目的。

这一提法不无道理,因为一个会好好吃饭的孩子,多半会长成一个身体健壮,内心阳光的大人。吃饭关系到底的,不仅仅是一时一刻的口腹之欲,更是一生一世的处世之智。

好好吃饭意味着,

从中践行责任和分享

周星驰在成名之后,讲述过自己儿时的一段趣事。

那时候全家人过得很艰辛,特别是父母离婚之后,母亲为了把他和两个姐姐带大受了很多累。

他却总是在吃饭的时候很调皮,肉嚼两下会吐出来。有一次好不容易有个加餐的鸡腿,他也是抢过去又不好好吃。把鸡腿掉到了地上,沾上了灰和鸡屎。把妈妈气得拿桑树条打他。

很多年过去,妈妈和他一起接受采访的时候,提起来还会说他不懂事。周星驰才跟妈妈解释,如果不把肉吐出来,不把鸡腿弄到地上,妈妈是不会舍得吃的。而他故意这么顽皮,是想让妈妈吃到肉。

这是一个很心酸的故事。清贫的家境,逼着一个懂事的孩子,只能用不懂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他的分享精神。

现在我们绝大多数家庭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偶尔下个馆子吃顿大餐也不是难事。但更常见到的,却还是父母、长辈把最好吃的,最珍贵的食物留给孩子一个人独享。

吃西瓜,孩子会吃中间最甜的部分;吃鱼,孩子会吃腹部肉质最好的部分;进口的樱桃进口的榴莲,父母统统“不爱吃”,留给孩子自己独享。连父母的生日,都要买一个孩子最喜欢的蛋糕。

留给孩子最好的,是人之常情,甚至是父母的本能反应。但心安理得享受这一切的孩子,却并不能算好好吃饭的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餐桌也是最好的课堂。孩子们是学会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还是学会推己及人,进退有度,全看有没有被正确的引导。会好好吃饭的孩子,早就习惯了等全家人一起上桌才动筷子,早就知道美味一定要全家人一起品尝。所以会好好吃饭的孩子,更懂得责任和分享的可贵。

《舌尖上的中国》有句解说词,“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一个孩子无论长到多大,走了多远,他的脑海中,也一定对儿时的餐桌,对家中的饭菜,有着顽固的记忆。如果有人陪他好好吃饭,如果有人教他好好吃饭,如果有人关心他有没有好好吃饭,那么这个孩子,就永远不会差到哪里去。

THE END

TAG:孩子  食物  餐桌  父母  鸡腿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