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育儿理念不一致,家庭成为战场,怎么破?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3-07 00:00:14
The Beginning

从孩子出生时起,周围人会在我们耳边告诉我们孩子要这样养要那样养,初做父母的我们会依据父母养育我们的经验来养育自已的孩子,面对各种观念充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怎么做才能放下家庭教育观点必须统一的执念呢?

常常会听到妈妈们吐槽说与其他家庭成员因为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同又发生了争执,我让孩子这样做,对方就是不同意,说这样太惯孩子了,孩子会被溺爱坏的,我好苦恼,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接受我的说法呢?家长们这样的苦恼,我也深有体会。曾几何时,为了让另一半认同我这样教育孩子是对的,我也曾用心良苦,在他床头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纸条,每天不定时地往他的手机上发送自以为好的教育方法,苦口婆心地劝说他看看育儿书吧……以为自己的努力会换来丰盛的回报,可现实生活中遇到育儿问题时,照常会发生不可避免的争执,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心理学大师荣格的一句话:

你永远不要有企图改变别人的念头!你能够做的就是像太阳一样,只管发出你的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人会觉得很温暖,有的人会觉得刺眼,甚至有的人会选择躲避。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

从孩子出生时起,周围人会在我们耳边告诉我们孩子要这样养要那样养,初做父母的我们会依据父母养育我们的经验来养育自已的孩子,面对各种观念充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怎么做才能放下家庭教育观点必须统一的执念呢?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好的亲密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好感情本身就是好教育的一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最美的底色。失去这个底色,即便父母教育理念再一致,孩子的内心都是灰暗的。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才是家庭中的No.1。

家庭中先出现的关系,要优于后出现的关系,就是说先有了夫妻关系,然后才有了亲子关系。因此当夫妻关系没有良好运行的时候,亲子关系也不能良好发展。

有一位妈妈说她女儿见到喜欢的东西就要买,大多数情况下妈妈都能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可是爸爸看到买回来的玩具后感到很生气,说家里玩具很多了,怎么又买。夫妻俩经常为给不给孩子买东西闹争执,家庭氛围也不是很好,其间妈妈学了很多好的育儿理念,爸爸却从来不看书,经常为一些小事争执不下,有时候不争个你对我错决不罢休,这位妈妈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想这位妈妈遇到的问题我们也有过,大多数家庭或多或少地存在理念不一致的事情,小到孩子吃饭大到孩子考学等各种不一致问题层出不穷。如果在处理孩子引起的矛盾时,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一下对方的心理,尊重他的想法和观点,很多教育矛盾的冲突也就迎刃而解了。首先我们建议这位妈妈在经济范围内,能满足孩子就尽量满足孩子,就好比我们自己,如果提出要求,总是被各种理由拒绝,肯定心里都会很不舒服,相反经常被满足的孩子,他的内心是愉悦的,是快乐的。孩子有需求是正常的,这些玩具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不需要,但那就是孩子的需求,但是生活中我们也不能处处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我们可以把家庭收入状况告诉孩子,让孩子心里有个底。如果确实不能满足孩子,那就直言相告,妈妈看到你的欲望,它很好,可是我暂时不能满足你,只要对孩子的需要不评判,孩子也不会伤心,爱的流动自然还存在心间。

另外再回到夫妻关系上来,这位妈妈和爸爸之间的沟通还存在芥蒂,我们建议这位妈妈能站在爸爸的角度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有可能爸爸小时候也是匮乏感比较频繁的人,所以爸爸会把这种感受继续轮回到女儿身上。这时候妈妈更应该和爸爸站在同一战线上,多倾听他,让他感觉到有人体会他的感受。如果夫妻之间有爱,找个合适的机会,彼此交流思想,真诚地表达你的建议和意见,再多的矛盾也会随着心灵的交流而化解开了。

二、家庭成员之间界线如何保持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提出,界线,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在家庭关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无界的纠缠,出发点是为别人好,结果却通常使双方都痛苦不堪。如果家庭中有一个总是替别人操心,为别人好的超级好人,这个家庭甚至会四分五裂,家庭成员彼此仇恨。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话: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时,鸡飞狗跳,呜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前一秒如漆似胶,后一秒叮咣就削。这些话多么形象地反映了由于作业带来地亲子关系前后变化。

孩子上了小学后,有了学习的任务——作业,孩子每天的作业紧紧地绷着家长们的那颗焦虑的心。似乎在我们的认识里有这么一条强盗逻辑,作业关系着成绩,成绩影响着升学,升学意味着能否考一个好学校,考个好学校就可以找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会有幸福的未来。所以太多的家长有一种作业崇拜情结,毫无界线地介入到孩子的学习事情上。跟很多家长说作业是孩子的事,既然是孩子自已的事情就由孩子来安排,每天什么时候写,什么时候完成交给孩子自已来决定。我们要在孩子作业上做到“不管”是最好的管,这个不管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而是无为而为,暗中观察。当孩子遇到学习的困难及时地接纳与提供帮助,同时把信任还给孩子,相信孩子在向上向善的本能驱使下一定会安排得很好。

生活中的各种关系,都需要界线来维持平衡,我们需要区别什么是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什么是别人的想法和情绪。一个没有界线的家庭是混乱的,真正的界线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尊重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家庭成员都可以坚持自己的观念,真正的民主是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尊重你的选择,和谐不是大家共同举手全票通过,而是心平气和地分享和建议,即使对方不愿意接受我的观点,我也坦然接受、承认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独立的个体,接纳每个成员价值观的不同,才能创造一个没有内耗,共同成长的家庭环境。

三、强大的内心需要有科学的理念来支撑

尹建莉老师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我们必须经由一条自我学习,自我成长之路最后才能真正学会怎样和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人相处。

我们曾经因为女儿上不上幼儿园的问题争执了很长时间,我当时坚信自己带孩子是最好的选择,而孩子爸却认为其他孩子都上幼儿园,为什么你的孩子不上,不上幼儿园没有小朋友玩,没有社交圈子,不学东西,你能负责了吗?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后来孩子一直没有上幼儿园,在不去幼儿园的这几年里,我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孩子有足够的自由玩耍时间,孩子的启蒙教育也做得有心无痕等。

我当时认为自已带孩子对于孩子的童年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后来慢慢深入学习到尹老师的教育理念后,我明白在孩子的童年什么是最适合她成长的营养大餐,而我能做到给予她这个阶段所能需要的成长养料,现在孩子上一年级了,很快地适应了小学生活,没有因为不上幼儿园而受影响。看到孩子的各方面越来越好,爸爸早已放下那颗焦虑的心,孩子的幸福状态才是对我们育儿方法对错最好的证明。

我们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有时候家人的育儿步伐没有我们快,所以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人,当育儿问题出现分歧时,给对方多一份尊重和理解,言传身教除了针对孩子,对家人也适用。这就需要我们时时刻刻提升自已,内心才会不被所谓的“一致性”所左右。

四、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存在的分岐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原生家庭的烙印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头脑里,我们也不要总想着改变一个人,只要大的原则性问题不触犯底线,其它的小问题妈妈们要先提升自己,心态平和才能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家人。即使对方教育孩子失当,也不要轻易地指责对方,指责和命令从来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因为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

我女儿有一段时间喜欢趴在沙发上吃饭,孩子怎么吃饭我都是不管的,只要吃得愉快高兴,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这也是孩子吃饭的自由。可爸爸却不同意女儿这样吃饭,他觉得这样吃饭对孩子身体不好,会压迫胃不容易消化,每次见到女儿趴着吃饭爸爸都会去提醒一下要坐起来吃。有几次还弄得女儿挺不高兴,我也跟着责备爸爸,说孩子没觉得这样吃饭不舒服,你就不要管了,老公听了也不高兴,我担心女儿的身体健康不对吗?你看看谁家的孩子吃饭趴着吃,通过自我觉察感觉老公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时很难改变,于是改变了一个思路,看着女儿又一次趴着吃饭,爸爸又一次提醒时,看着女儿求助的眼神,我对女儿说了这样的话:妈妈是同意你这样吃饭的,但是妈妈也很尊重爸爸的意见,咱们来听一听爸爸的想法好吗?当爸爸听妈妈这样说时立刻感觉受到了尊重,态度也突然来了360度大转弯,他转身对女儿说:“爸爸就是担心你这样吃饭会影响健康,怕你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好好消化。”女儿也接着说如果我这样吃饭不舒服会换姿势的,谢谢老爸的关心,问题就这么轻松愉快地解决了,我只是如实地表达了自已的想法,同时让女儿看到了我也给了爸爸支持和尊重,这样的处理方式比讲道理更有说服力。

家庭教育中的很多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非是道理讲得不够透彻,而是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我们不得当的方法,扼杀了我们该有的柔情和理智。

我们学习先进的育儿理念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幸福,可现在有很多父母为了追求所谓的一致性而把家庭变成了战场。夫妻感受不到亲密关系带来的幸福,孩子感受不到港湾的温柔,家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一个健康的家庭里,教育不需要整齐划一。只要父母足够相爱,家庭成员相互尊重,从而才能更好地爱孩子,才能给孩子健康的爱,孩子才能是真正幸福的孩子。

THE END

TAG:孩子  爸爸  家庭  妈妈  女儿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