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但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缺乏了“父亲的教育”。而在一个家庭里,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常见。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去探索世界。而现在,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他借口工作逃避家庭,是家庭关系中一个影子式的爸爸。
“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
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过度依赖或者母子矛盾。
有多少夫妻矛盾问题,就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
有一个不顾家、不关心妻儿的丈夫,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看似是亲子的问题,其实是夫妻情感的问题。
可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但当孩子开始失控,“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得家庭系统重新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
带过孩子的妈妈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哪天你状态不好的时候,孩子也特别不听话特别闹腾,随时随地让你接招各种花样百出的麻烦;而当你心思笃定,神清气爽,甘之如饴的时候,孩子反倒特别听话,仿佛突然变得乖巧懂事,让你想亲他一百遍。
孩子还是孩子,只是爸妈的情绪不同而已。
有一个男孩,他的家庭氛围非常宽松。爸爸喜欢阅读,常常在这方面给他带来积极的影响;妈妈宽于待人,严于律己。从他大学三年级开始,一边忙着自己的事业,一边考博读博,从不放弃对自己的塑造,无论学历,或是外在,都不断提升自己。
在他的家里,从来没有过爸妈焦躁的责骂,没有爸妈莫名其妙的发脾气,他从中学会自觉,学会性格淡定从容,并不懈努力。不骄不躁就是他的父母传承给他的最好的基因。
没有天生完美的父母,我们都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既有的经验去判断去引导,为孩子开路。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应重新认识自己,不断进行自我修炼和自我提升,对亲子关系的发展反倒十分有帮助。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除去自己的焦虑。这其中焦虑各有不同,但只有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心态乐观、内心安定的孩子。
然而面对孩子的各种“毛病”和“症状”,面对生活、工作、婚姻的各种压力,你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管控好自己的情绪,随时随地的收拾好自己的身心,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孩子面前,永远传递给孩子“正能量”?
我们需要探寻情绪背后的根源,找到管理情绪的方法,练就阳光平和的心态,学会平衡生活和工作,才能不吼不叫轻松养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