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的上午,我和米粒都快吃完早饭了,米爸才懒洋洋地出现。他像一头冬眠刚刚醒来的熊,一步一步蹭到饭厅,然后一屁股扑通一下坐在椅子上。打量了一下餐桌,米爸抬起眼皮问我:“怎么没有我的,我的早饭呢?“
“有啊,当然有你的了,米粒快去给你爸爸上早饭。“我朝米粒使个眼色,米粒笑着,一溜小跑地去端爸爸的早饭。
“爸爸,您高贵的早餐来了!“,米粒举着一个盘子,殷勤地放在他爸爸的面前。米爸低头一看,白色的盘子里既不是蛋糕也不是三明治,而是自己的手机。
我和米粒哈哈大笑,“快吃吧,你的最爱!”
“你们太讨厌了,这有什么意思啊!“米爸气得直嚷嚷。
哈哈哈……,看他被捉弄的样子,我们俩更开心了。这时,答答答,传来了敲门声,有人来了。
米粒放下牛奶杯,抢着去开门。“咦,是乐乐,妈妈乐乐来了!”
乐乐家住我们小区,和米粒只差几个月,很乖很文静的小女生,隔几天就会上我家找米粒玩。
“我说大礼拜天的就别上人家了,太闹,可她非要来,想找哥哥玩。”我迎了出去,乐乐奶奶有点抱歉地对我说。
“哎呀,没事儿,乐乐多乖啊。我们今天也不出去,米粒正想找小朋友玩呢!”
我说的不是客套话,乐乐真的特别乖,她在我们家玩儿,一点儿也不给人添麻烦。实际上,她差不多是我见过的最听话的孩子了。
“乖什么呀,这个小孩,越大越不听话,我都管不了了。”奶奶听我夸乐乐,报怨起来。
“啊?这样还不知足,比米粒不知听话多少倍。”我心里暗想。
说实话,我都觉得乐乐有点太听话了。无论什么事情,你问她,她都会点头。一开口就是:好的,行,可以。最多最多,犹犹豫豫地,半天挤出个随便来。我估摸着她这个随便能够得上讨厌的意思了。
说了几句闲话,乐乐奶奶就回家了,米粒拉着乐乐去玩他新添的一大盒彩泥。
“哎呀,我的脚!”
我走进屋的时候脚上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忍不住叫出声来。低头一看,原来两人正坐在地板上捏彩泥,工具散落了一地,我正踩在一个带尖角的小模子上。
乐乐猛然抬起头,脱口而出:“阿姨,不关我的事!”然后有点紧张地看着我,像一头随时准备绝尘而去的小鹿。她以为我接下来就要开始批评他们俩了。
“没事没事,阿姨自己不当心,不关你们的事。做这么多饼干啦,我都闻到香味了……。”我赶紧对乐乐说。
米粒还埋着头,他对做饼干没兴趣,正想方设法把一块巧克力曲奇改成一个像飞碟一样的东西。他才不关心我的叫嚷,也不在意我和乐乐的对话,就算听见了,恐怕也不明白乐乐的心情,这里头包含的意思,他不懂。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次数多了,我发现,乐乐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受到周围大人们的一举一动的影响,谁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她都很留意,捕捉到了,马上就联系到自己身上来。大人的态度总是会让她分心,她好像时刻在惦记着的是身边的人在想什么说什么,而不是自己手里正在做的事情。
我觉得这和乐乐家那种特别在意孩子听不听话的教育方式有关,对乐乐来说,自己的意愿并不重要,首先要考虑的是爸爸妈妈的态度,爷爷奶奶允不允许。所以她不自觉地总在观察大人的言行举止,不能像米粒那样一头扎进感兴趣的事情中去。
以前,我以为管教太严,把孩子弄得太听话,会让孩子胆小、拘紧,个性被动,认识了乐乐以后,我才发现,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专注力也是一种破坏。米粒虽然调皮,脾气大,但是干什么事儿都特别专心,学东西就很快。从幼儿园开始,老师都经常夸他聪明,其实只有我才看得到,他有多专心。
吃完午饭,两个孩子都不睡。我是起得比鸡还早,刚到中午就觉得没电了,于是,和他们讲好,妈妈睡一会儿,他俩安安静静的玩,不许吵。
我躺在床上背对着他们,听见米粒小声说:“我有个好主意,我们画画吧,我们在自己的腿上,胳膊上,脸上画,多好玩儿。“
米粒不缺朋友,因为他点子多,特别会玩,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基本馊主意都是他出的。
“娘啊!”我心里暗暗叫苦,管他呢,困得都睁不开眼了,起来再收拾他们吧。
“咦,你怎么不画啊?”过一会儿,我又听米粒问乐乐。
“我还是不画了,我怕奶奶骂。”
有一天,我去乐乐家问个事,当时乐乐在洗澡。孩子在浴室喊水太烫,我听见奶奶骂她来着,厉害极了,而且还一声都不许哭。孩子的哭声就像窜出来的火苗子,刚出来半截,噗的一下,不由分说就被吹灭了。
“乐乐,你想画就画吧,一会儿阿姨起来给你们洗,奶奶看不到的,阿姨也不告诉奶奶。”我转过来对她说。
刚要朦胧睡去,忽然觉得有人给我盖被子,撩起一只眼皮来看,啊,是乐乐!她居然跑来给我盖被子,还轻手轻脚地怕弄醒我。看起来有点像是感谢我,唉,我宁愿这只是一个孩子为了好玩做出的可爱举动。
表面上看,我是信了“不听话“教,不主张孩子听话,甚至对“听话”有些厌恶。实际上,在有些方面我也坚决要求米粒听话。我真正反对的,是大人想让孩子听话,还不允许他们反抗。
一种粗爆的,强硬的,不允许反抗的对待儿童的态度才是我真正不能接受的。在我们的意识中,甚至哭也被认作是一种反抗。
原则性问题上,我会管米粒,但是有个前提,就是我更得管住我自己,不向孩子发火,允许他反对我,有时还能欣赏他们。
当米粒说不的时候,我把它当作一次平等的对话,展开辩论,培养孩子思辨能力,锻炼口才的好机会。
不是说不能管孩子,管孩子要适度。度在哪里,我理解为以不伤害孩子感情为界限。有时候,感觉自己快搂不住了,脸色难看了,想修理一下米粒了,那么我宁可就不管他了,先让自己好起来再说。
下午,我给他俩讲故事,乐乐想听迪斯尼公主的故事。
“贝儿公主生气了,她独自走了出去……“,我念道。
听了这句,乐乐突然大声说:“公主怎么能生气呢,生气不是好公主。“
米粒本来对什么公主、王子烦透了,他在我周围爬来爬去,这时却停了下来,想了想说:“我觉得这个时候,她可以生气呀,女巫那么坏!“
乐乐又把眼光投向我,我该怎么回答她呢?事实是这样,可是她的世界里却又正好相反。我这么告诉她,好吗?
“我认为小孩儿可以生气。但是,也许你爸爸妈妈还有奶奶他们不这么想。“
乐乐的眼睛睁得更大了,她继续看着我。
“另外,阿姨告诉你,下次妈妈、奶奶他们对你大喊大叫,还不许你发脾气的时候,你就可以问他——
“妈妈,你自己不是也生气了吗?”
没有自己的喜好,全看大人的脸色,这样的孩子多累啊!说一千道一万,真正的尊重孩子,就是允许孩子说“不”。